9月25日,为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美育传统,探寻传统木作文化中的人文精髓,并深刻感悟工匠对卓越技艺的执着追求,海滨中学60位同学代表齐聚我校木工大师工作室,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木艺体验活动——制作榫卯方形灯笼骨架。
我校关工委指导团成员“五老”、上海工匠、上海市教委系统五好关工委组织、木工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顾惠明,亲自带领工作室团队,为同学们献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木艺体验课。
本次制作的榫卯方形灯笼骨架,灵感源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宫灯。据史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都、一统天下后,为庆祝这一丰功伟绩,宫廷内张灯结彩,宴饮作乐,各式宫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此后,宫灯的制作技艺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
工作室的郁勇勇老师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榫卯方形灯笼骨架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画线、锯切、开槽、打磨和组装等关键步骤。在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操作锯子、锉刀、凿子、砂纸等工具,体验着动手创造的无限乐趣。12根木头在同学们的巧手下,相互咬合,精妙地构建成了榫卯方形灯笼的骨架。这款作品不仅融合了传统鲁班锁的智慧结构,还蕴含了传统宫灯的文化精髓,其结构简洁而布局生动,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传统榫卯结构的精巧构思,以及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传统宫灯的独特魅力。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制作榫卯方形灯笼骨架的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匠人精神的内涵。他们表示将把这份宝贵的体验带回家中,与家人共同分享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活动,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工作室团队将继续秉持“守艺创新,木心坚正”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成为新时代下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