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东方英才领军项目、上海优秀技术带头人魏建华教授来到济光学院,给师生们带来了名为“基坑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的劳模进校园讲座。
魏建华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设计咨询与实践,获国家、行业及市优秀勘察设计奖35项;研发超高层桩基承载力与变形控制技术,完成30余项地标工程;研发四种基坑工程绿色成套技术,创经济效益超15亿;主参编行业和上海市标准35部,引领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本次讲座探讨了基坑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模式实践。讲座开始,魏教授指出,基坑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地下空间开发与基础施工。传统技术包括支护结构(如排桩、地下连续墙)和降水措施。近年来,新技术广泛应用:BIM技术实现三维联动控制施工模拟;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和应力;装配式钢支撑提升施工效率等。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基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传统基坑支护存在变形控制难、材料损耗大、碳排放高等痛点。魏教授团队创新性提出预应力混凝土伺服支撑技术和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技术,技术方案验证了从工程问题到专利成果的转化链条,为科研选题提供参考,实现现场敞开式开挖、快速拼装,同时考虑支撑结构重复利用,减少碳排放,对环保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案例分享环节,魏教授以深圳恒大中心、上海海泰北外滩和临港西岛中银金融中心等项目为例,解析了基坑工程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克服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和软土蠕变的挑战,经多方案比选后采用最新的技术方案;将周边建筑沉降量控制在传统方案的一半以内,较原方案节省支护费用20%,碳排放降低40%。
本次讲座既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新工科教育示范课,推动师生重新审视科研、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协同关系。互动环节中,魏教授建议同学们夯实核心课程基础知识,认真学习BIM建模与智能监测新技术应用,通过课程实践锻炼自己的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得到启示,教学应加强绿色建造理念与职业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则纷纷表示要积极掌握数字化工具以适应行业智能化趋势,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