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2025 年“同济建设杯”第二届上海杉达学院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在浦东新区金海路校区盛大举行。本次竞赛我校24级高本贯通班 2 支赛队受杉达工程学院邀请,与杉达学院 8支队伍同场竞技。我校上海工匠、上海市劳模工匠育人基地、我校关工委指导团成员、木工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顾惠明大师、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葛东霞老师、建筑工程学院丁芳老师受邀担任评委。
此次竞赛紧密围绕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题目展开,以江南乌篷船为基本单元,要求参赛队伍针对静水压力、竖向荷载以及船体在波浪扰动和大荷载情况下的复杂工况,进行全面的稳定性分析、抗撞击性能分析、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及加载测试。这不仅考验着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竞赛分为准备阶段和正式比赛阶段。在准备阶段,参赛队伍需完成乌篷船实体模型制作,正式比赛阶段,现场加载测试。
顾惠明大师在我校两支赛队集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亲自指导学生制作模型。从模型的设计构思到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顾大师都耐心细致地给予建议和指导,让同学们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丁芳老师和郁勇勇老师也积极投入,与学生一同反复研究竞赛要求,精准测算荷载,辅导学生完成乌篷船模型设计和船体制作,为同学们提供了坚实的备赛保障。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紧张集训,同学们夜以继日、挑灯夜战,终于完成了比赛作品。正式比赛阶段,各参赛队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到三级加载任务。评委们依据不同级别加载任务下模型在水中的稳定性能及变形情况进行严格评分。在紧张刺激的加载过程中,我校参赛队伍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放置砝码荷载和坛状荷载,眼睛紧紧盯着船体在水中的晃动情况,心也随着船体的起伏而悬着。每成功完成一级加载,他们在喜悦之余,也迅速反思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加载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赛后,葛老师参与到我校参赛队伍的讨论中,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帮助他们分析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她鼓励同学们要把比赛当成宝贵的学习机会,多看看其他参赛队的作品,取长补短,思考总结。以此次竞赛为契机,结合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在下个阶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过激烈角逐,24级建筑工程技术高本班付懿菲、熊浩言、孙仡斐团队夺得二等奖,24级建设工程管理高本班周子轩、王嘉意、陈泓竹同学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三等奖。本次竞赛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相信同学们将以此次竞赛为新的起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下一阶段上海选拔赛上创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