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进校园 | 数字赋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2025年9月23日晚,上海工匠、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这位在城市更新领域深耕多年、造诣深厚的专家,受邀来到我校,为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数字赋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讲座。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专家,谷志旺从城市更新关键技术、典型案例及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向在场师生们分享了诸如数字测绘与查勘、数字孪生、历史建筑科学修缮、风貌街区高品质更新等内容。

讲座伊始,谷志旺以我国城镇化进程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剖析。他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速度惊人,仅用7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近3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道路。城市的繁荣昌盛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但与此同时,“城市病”也悄然滋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迫在眉睫且意义非凡。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中央与地方出台的多项政策的有力保障,它们如同坚实的后盾,为城市更新保驾护航。

随后,谷志旺详细阐释了数字技术如何为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他强调,数字技术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为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

在讲座的核心环节,谷志旺向与会师生详细展示并深入阐述了当前数字技术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成果。他的报告内容系统全面,聚焦于数字化解决方案,重点涵盖了数字测绘技术、数字查勘方法、数字孪生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体系。其中,高精度的数字测绘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算法处理,实现了从宏观城市尺度到微观建筑构件的跨尺度精准测绘,如同为城市绘制了一幅精确无误的“数字地图”;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则构建了城市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交互平台,使城市建设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城市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的智能化进程,仿佛为城市建设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此外,报告还特别介绍了建筑人工智能分析、新型智能装备材料研发等前沿技术,这些创新技术如同强大的“技术引擎”,为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传统风貌街区有机更新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让师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数字技术的实践价值,谷志旺在案例分享环节展示了市区某处古建筑平移顶升、上海音乐厅保护修缮等典型案例。前者成功实现了木结构文物建筑带造像整体平移,宛如一场精妙绝伦的“建筑魔术”;后者构建了数字孪生平台进行全生命期管理,为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身为“上海工匠”的杰出代表以及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主讲人之一,谷志旺不仅在技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通过讲座向建筑工程学院的广大师生传达了一名建筑工作者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精神。他此次举办的讲座,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德师风教育。讲座期间,谷志旺从上海近代开埠后的租界建筑讲起,于修缮案例中见微知著,向参会教师传递着国人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从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名城市建设者与建筑工作者的正面典范,他就像一座灯塔,为广大师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名师名匠走进校园,也使广大教师深切体悟到“做经师更要为人师”的道理,在劳模和工匠精神的感召之下,深耕专业领域,垂范于杏坛。

讲座尾声,谷志旺对部分学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应。在回应过程中,他多次提及工匠精神所必需的专注,强调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这对学生们启发显著,在现场引起了强烈反响,如同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卓越的种子。

此次讲座使师生们对数字赋能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技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让大家明晰了数字赋能将助力历史建筑保护与既有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更新朝着更开放、智慧、经济、专业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它不仅为行业未来注入了信心,也为师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大家在建筑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工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