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和10月28日,别开生面的“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暨“五老”进社区,榫卯结构与木艺体验活动分别在我校二个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校工会、关工委、学工部共同主办,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活动由上海工匠,我校关工委特聘“五老”顾惠明作为主讲,特邀上海市教育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沈瑶莅临指导并全程参与,与济光师生们共同体验了一场匠心与智慧的碰撞。活动开始前,沈瑶老师参观了劳模工匠育人基地——木工大师工作室。
活动伊始,上海工匠顾惠明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经历,从三个方面向师生们娓娓道来他与木头、与榫卯结缘的一生。顾老师说道:“木艺,看似很简单的操作,但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每一个榫头都要精准。这不仅是手艺,更是做人的道理。”他朴实而真挚的话语,让在场者深刻感受到了匠心背后的坚守与热爱。
宣讲结束后,活动进入了最受期待的“木艺体验”环节。在顾老师的演示后,每一位参与的师生纷纷拿起工具,手持砂纸,从粗砂到细砂,顺着木纹细细打磨木料表面,原本略显粗糙的实木逐渐变得光滑温润。打磨完成后,开始认识榫头与卯眼,大家跟着顾老师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尝试拼装,将榫头对准卯眼,轻轻敲击使两者精准咬合,过程中既要把控力度避免木料受损,又要确保接口严丝合缝。“看似简单的拼接,其实特别考验耐心,稍微偏一点就装不进去。” 一位初次接触木艺的同学表示,当成功将底座与侧板通过榫卯连接起来时,成就感油然而生。现场叮咚的敲击声与阵阵赞叹声交织在一起,传统工艺的魅力在亲手实践中得以绽放。
拼接完成后,就到了传统木作养护的关键步骤——涂蜡油。选用天然蜂蜡或木蜡油,均匀涂刷于榫卯结构表面,形成保护膜,提升木材光泽,保留原木质感,让传统工艺的精巧结构更耐用。经过专注创作,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实木榫卯纸巾盒顺利完成。
此次“劳模工匠进校园”与“‘五老’进社区”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和传统文化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触,让古老的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校将继续以此类活动为契机,不断丰富育人载体,推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风,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